首页 > 学会协会 > 中国建筑学会 > 抗震防灾分会
抗震防灾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成立于1978年5月,当时名为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抗震防灾分会成立至今,始终与国家同发展、与时代共命运,已经走过近五十年的光辉历程。抗震防灾分会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委会等紧密协作,团结全国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界的同行,加强学术交流,不仅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抗震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了建设行业工程抗震领域的主要标准规范,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开发项目,还在结构抗火、村镇防灾等综合防灾领域卓有建树,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防震减灾专家,为我国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抗震防灾分会成立至今,在历次地震灾害面前,总是挺身而出,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协助当地建设部门积极开展建筑震后快速应急评估与震害调查,为当地培训建筑震害现场应急评估的结构工程师,解决灾民的临时安置问题,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秘书长黄世敏研究员首先带领八名同志作为住建部派出的第一批专家,于5月14日紧急赶赴重灾区都江堰市,开展建筑震后快速应急评估与震害调查,后续又有多名人员相继赶往灾区,工作组的足迹遍布四川省的都江堰、北川、汉旺、映秀等十余个重点灾区,以及甘肃、陕西省多个灾区市县。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副秘书长史铁花研究员,作为甘肃地震住建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带领八位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克服高寒低温、余震不断、连续奋战等困难,指导灾区开展房屋和市政设施受损情况摸排、应急评估等工作。在历次其他地震中,抗震防灾分会也积极派出专家赴灾区开展应急评估等工作。

    抗震防灾分分会始终心系国家、服务于国家战略。在2020年开展的为期三年的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为全国房屋调查提供技术支撑,主编完成4本技术导则和1本培训教材,线上线下培训普查人员超100万人次,形成问题汇编500余项,冒着高温酷暑高原疫情等到青海、西藏、云南等十几个省市实地指导和审核。负责指导完成全国房屋调查数据部级审核及抗震隐患评价工作。依托以上技术支撑,我国首次全面客观地摸清了全国房屋底数,具有划时代意义,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抗震防灾分会成立后,于1979年创刊《地震工程动态》,1985年更名为《工程抗震》,是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专业性期刊,其宗旨是宣传我国抗震防灾的方针政策;介绍有关工程抗震的标准,规范、规程及其相关背景材料,刊登最新工程抗震、减灾的科研成果;报道国内外地震工程动态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先进经验。《工程抗震》的发行对象为从事工程抗震和城镇抗震防灾工作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近年来既有建筑改造越来越多,为规范既有工程的抗震加固以及交流先进抗震加固技术2004年《工程抗震》更名为《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今后抗震防灾分会将继续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及防灾领域的同行,不断加强学术交流,践行社会责任,为提高我国的工程抗震科技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协会动态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04 16: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