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公司产业化事业部中标漳州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抗飞机撞击套筒采购计划,向“华龙一号”抗飞机撞击钢筋接头国产化应用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国家对核电机组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核电发展提出了立足自主知识产权重点发展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路线。据此,中核集团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三代核电型号研发和示范工程总承包设计建设任务,截止目前已攻克和掌握主要核心技术,研发出了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
华龙一号核岛为了抵抗飞机撞击等事故,专门设置外层安全壳和防护厂房,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钢筋之间采用机械套筒接头进行连接,飞机撞击时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瞬时巨大的冲击荷载,如果钢筋连接先于钢筋本身破坏,混凝土结构将发生脆性破坏,对于核岛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是重大威胁。
为防止撞击时钢筋连接处(即钢筋机械接头)发生脆断、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存在薄弱点,钢筋应采用具有抗高速冲击性能的机械接头连接。因此,开展抗高速冲击荷载性能的钢筋机械接头的研发工作,是保证实华龙一号核电站抗飞机撞击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
建研科技与中核集团下属相关单位一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发了华龙一号核电站安全壳抗飞机撞击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满足常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性能的基础上,还达到了严苛的高速冲击荷载性能要求,取得了满足JGJ107要求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德国BAM实验室高速冲击载荷性能试验报告。
继为AP1000、“华龙一号”核电站国产化提供钢筋锚固板技术、普通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后,建研科技成功中标漳州核电“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抗飞机撞击钢筋接头,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有效提升民族产业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将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降低“华龙一号”核电建造成本,具有极高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供稿人:李智斌